收藏本站|设为首页|English|

新闻中心

传媒摘要

发布日期:2017-03-24 09:40:29

【世界金属导报】坚持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发展

——访全联冶金商会会长、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

沙钢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大民营钢铁企业,2016年实现较高盈利,受到整个行业关注。3月2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王丽娟一行专程调研了沙钢集团,与全联冶金商会会长、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晓东进行交流。双方就当前钢铁行业发展态势,如何加快去产能、调结构和转型升级步伐,沙钢集团今后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丽娟表示,今年钢铁行业主抓去产能、创新发展工作,国家政策的执行需要整个钢铁企业及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完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拥有海量国内外钢铁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在文献采集、咨询服务上具有专业团队和资源优势。在钢铁行业由寒冬慢慢复苏发展的过程中,各企业都需要全面了解国内外科技信息。沈文荣对此表示完全赞同,并强调应时刻关注进出口市场动态,学习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这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加强内部合作,实现沟通交流即时无障碍,企业发展才会与时俱进,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

双方在融洽交流后,沈文荣接受了世界金属导报的专访。谈及钢铁行业复苏发展,他认为每家钢铁企业都应身负重任,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才能稳中增强。在详细阐述沙钢发展近况后,沈文荣进一步提出整个钢铁行业需加强内外合作、坚持创新、积极转型发展的见解。

沈文荣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时期,为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30年前,中国约40%的钢材需要进口,而且许多特殊用途的钢材国外禁止卖给中国,现在中国每年钢产量8亿多吨,而且机械制造用优特钢、军工造船需要的宽厚板、耐腐蚀海洋工程用钢、石油输送用X70、X80管线管等高端产品基本配套齐全,去年中国钢材出口超过1亿吨,从国外进口仅1300万吨,何况包括圆珠笔芯用钢在内进口的部分钢材并不等于中国不能生产,主要考虑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量和生产的必要性及经济性,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分工而已。

沈文荣指出,钢铁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是中国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如果没有钢铁这个基础,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保持6.5%以上,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要推进城镇化以及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钢铁产业,离不开高品质的钢铁产品,中国钢铁产业至少还有30年甚至50年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作为钢铁人应该始终对中国钢铁工业保持战略自信和发展定力。

在谈到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话题时,沈文荣表示,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据全联冶金商会资料显示,近十年来,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转变。目前钢产量超过4.35亿吨,占全国钢总产量的56%左右。二是实现了从规模效益型向成本效益型和品质效益型的转变。尽管近几年钢铁企业吨钢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但是民营钢铁企业依靠体制新、机制活、效率高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技术、管理、品种、质量、节能环保和市场营销等创新,增强了企业内生动力,全行业连续几年盈利前十名的企业80%是民营企业。三是实现了从重效益轻环保到重视绿色发展的转变。近几年民营钢铁企业环保投资500多亿元,吨钢环保成本增加30元左右,大多数民营钢铁企业环保指标均已达标,涌现出一批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的典型企业。

沈文荣表示,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沙钢集团之所以始终能够保持高效稳健发展,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实施“创新、转型、提升”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增强内生动力,主动搏击市场,实现降本增效。2016年,沙钢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983亿元,利润超过50亿元。沙钢集团本部的人均产钢量达到1200-1300吨,全员劳动生产率、吨钢能耗等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同行前茅。今年1月份,沙钢实现利润9.1亿元。

沈文荣分析,2017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对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进行“精准投资”,实施建设工程,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观经济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对钢材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市场,但是铁矿石、焦煤等钢铁原材料价格呈现看涨的趋势,清洁生产环保设备的运行成本高,钢铁企业增本减利的压力依然很大。同时今年钢材出口可能会低于上年,特别是“去产能”工作还存在是否能够彻底清理中频炉“地条钢”的问题和其他可变因素,所以说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应该认真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思想准备,审时度势提出新的对策措施和预案,谋求稳健发展。

沈文荣表示,今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沙钢实施企业“九五”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之年。今年沙钢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要保持并力争好于上年水平。

沈文荣认为,钢铁作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就沙钢而言,早在“十二五”期间,沙钢就对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未雨绸缪,研究出新的发展思路,并且开始探索实践,坚持把握好三大关键:

第一,必须坚持“以钢为基”把钢铁主业搞好。这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基础和立足之本。沙钢已经有40多年发展历史,在工艺装备、科研平台、品质质量、企业品牌等许多方面走在世界同行前列,虽然不是“全能冠军”但也有许多“单项冠军”。钢铁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因为阶段性“产能过剩”和社会舆论的干扰而失去自信,半途而废,沙钢始终坚定信心要将钢铁搞下去。

一是要调结构,要准确定位。产品结构的优化创新一定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要开发适销对路的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随着客户要求越来越高,要开展个性化服务,量身定制,对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要突出品种质量提升。同类产品能否做到国内领先或者能否在国际市场上一比高下?中国钢铁业的硬件不亚于世界,但在软件上和质量严控以及各道工序的落实上还有差距。三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人均产钢量是钢铁行业一个很重要很直观的指标,标志着生产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沙钢集团本部人均产钢量虽然在行业内领先,但是韩国浦项人均产钢量达到1600-1800吨,其光阳厂甚至达到2000吨,虽然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应该是有差距,沙钢还要继续努力。

第二,必须坚持在做精做强钢铁主业基础上,抓好非钢产业的转型升级。钢铁主业是平台,没有钢铁主业积累的资本就不可能发展非钢产业。沙钢十年前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凤凰钢厂时就学习借鉴国外知名钢铁企业从事非钢产业的经验,开始涉足银行、证券、金融、国际贸易,参与矿山、耐火材料、铁合金、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形成多元化经营新格局,过去5-10年投资非钢产业,现在有了良好收益,“东方不亮西方亮”,成为企业应对挑战的新经济增长极。

第三,必须坚持人才结构的优化,实施智能化发展战略,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拼的是先进的工艺装备、独特的创新能力、科学的管理机制、高端的品种质量、优质的配套服务和著名的企业品牌,说到底是人才队伍素质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天生的,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没有一支梯次结构合理,专业人才荟萃,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管理人才团队和开拓进取、勇于争先的职工队伍,就难以实现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两翼齐飞的转型升级新目标。

沈文荣认为,要加快钢铁企业调结构促转型的步伐,还必须要按照工业4.0的要求,实施智能化发展战略,这也是企业做精做强的必然选择。

为最终达到安全环保水平更高、生产工艺技术最优、经济效益最佳、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状态,近几年,沙钢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智能化。目前沙钢已在线使用27台套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主要应用于板坯连铸机的结晶器自动加保护渣、小方坯端面自动喷号、电炉和精炼炉钢水自动测温取样、热轧卷板自动喷号以及宽厚板自动喷号等生产单元。今年开始正在推进一个特钢和1号高炉的智能化生产线建设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化。

对于当前钢铁行业去产能问题,沈文荣指出,2016年,通过政策导向和市场优胜劣汰使得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我国压减6500万吨以上落后过剩钢铁产能,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钢铁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在中央及地方大力支持下,一批不符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产能和低效、竞争力弱的产能得以去除,为钢铁行业实现扭亏为盈、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沙钢作为众企业之一,紧跟国家政策要求,理解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以“产能”为目标,而不是“产量”,进而将提高优势产能的产能利用率,提升钢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沈文荣强调,如果把地处内地缺资源、缺市场、生产和物流成本巨大而且长期严重亏损企业的产能以及中频炉生产的“地条钢”产能作为重点下决心去除掉,将那些游离于国家统计范畴以外的落后产能和无序竞争的企业清除出市场,让优势钢铁企业发挥应有的市场引领作用,那么今年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可以保持去年的水平,甚至更好一点。

沈文荣表示,未来五年,沙钢将以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为原则,全力推进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重点的“四化”及智能制造工作,对生产、质量、物流、设备、能源等运行数据实施在线采集与监控,进行自动跟踪、自动诊断、自动学习,对有条件的生产线和车间将率先实现智能化改造,逐步将企业建设成为自动化工厂、数字工厂、智能工厂,确保沙钢智能制造水平处于国内同行前列,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变化风浪的能力,为钢铁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沙钢应有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