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English|

新闻中心

沙钢新闻
发布日期:2019-05-17 11:52:45
擦亮品牌,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沙钢之路”

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陪同下,一同前往克罗地亚南部的佩列沙茨半岛,共同考察正在建设中的佩列沙茨大桥项目。该项目约3.1万吨的桩基钢管复合桩所用钢板全部由沙钢提供,该大桥也被列为“一带一路”造福当地的生动案例。

 

“未来2-3年,沙钢将实施改造,全方位推进环保、智能化、产品提档升级,让沙钢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人面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典范,甚至成为世界典范。”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为沙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品走出去锻造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在沙钢研制生产的用于佩列沙茨大桥项目的厚40毫米、60毫米高级别结构板中,S460N/S460M等高级别牌号为沙钢首次大批量生产,成分及工艺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自2018年7月份接到该订单后,沙钢产销研团队迅速反应,成分工艺设计、生产调试、批量生产一气呵成,产品质量赢得了全程跟踪的知名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

 

这只是沙钢产品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在沙钢看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简单地在外投资兴建钢厂,而是让更多的沙钢产品和优质服务“走出去”,让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在考验中不断塑造沙钢的国际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沙钢产品已远销至东亚、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沙钢产品总量的30%,最高年出口量超过700万吨,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同行前茅,并荣获“江苏省出口企业优质奖”。

 

引进再创新拓宽发展新空间

 

3月31日,中国首条超薄带工业化生产发布会在沙钢召开。沈文荣和美国纽柯钢铁公司董事长约翰·费里奥拉在沙钢超薄带项目性能考核验收通过协议上签字。这标志着中国首条、世界第四条双辊薄带铸轧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更值得庆贺的是,在引进这条产线的基础上,沙钢通过自主创新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指标最好的超薄带生产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尺。

 

“自主创新就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沈文荣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而在超薄带工业化生产发布会上,我们不断地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创新已成为沙钢上下普遍共识,创新赋予沙钢新的增长动能。

 

从引进国内第一条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到引进“亚洲第一炉”,从与韩国浦项合资兴办冷轧不锈钢公司,到买进德国长流程综合钢厂建设650万吨钢板项目、兴建1420mm冷轧工程项目和玖隆钢铁物流项目,再到现在的超薄带生产线实现工业化生产,沙钢始终把目标定位在国际先进水平上,紧紧跟随世界钢铁发展潮流,不断引进当今世界一流技术、一流装备,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更加突出原创性的自主创新,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沙钢的品牌愈来愈光彩夺目。

 

“只有占领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进入到国内和世界的‘第一方阵’。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正在努力推进,并逐步落实。”沈文荣表示。

 

“钢铁+智能”打造企业硬实力

 

在沙钢看来,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在于生产高质量的好产品。围绕产品质量提升,沙钢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的步伐。“钢铁+智能”发展模式,让企业更加智慧。

 

2月21日,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与宝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连铸无人化浇钢合同。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机器人将代替人工完成长水口安装拆卸、清洗、烧氧及中间罐测温取样等功能,将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人数,提升工作效率。这是沙钢在持续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定步伐。

 

在沙钢,一连串看似不可能的“无人化”梦想,通过智能制造手段变成了现实。国内首套炉前快速在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在电炉炼钢厂岗位上“如鱼得水”,通过编程、示教,机器人自动装载测温取样探头按照设定好的运动轨迹,自动完成对电炉钢水的检测取样工作。整个过程仅需25秒,快速准确,而且能将钢水温度及元素成分曲线数据直接在电脑画面上显示出来。

 

沙钢冷轧厂硅钢车间着力打造全流程智能制造生产线,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从基层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到决策支持的功能相对齐全的信息系统,通过各个系统间信息传递,实现生产工艺全程数字化控制,打通了以往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人员之间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一键下单式组织生产”。该车间还被评为2018年“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